中国农业网  |  中国温室网 中国农业网专题首页

    长桥海,方圆约27平方千米,最大库容量达5300万立方米,曾是一座美丽的高原湖泊,也是蒙自最大的灌溉水库。连续3年的干旱,长桥海目前仅有731万立方的水。蒙自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负责人表示,如果还不降雨,长桥海将面临干涸的危险。
    长桥海只剩1/5的水
    雨过铺永宁村邻近长桥海,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当然要吃海了。但是,连续三年的干旱,导致长桥海里的水逐年减少,只剩下不到五分之一。村民们担心,如果长桥海干了,他们将无法生存。一路上,雨过铺镇党政办的翟加荣主任说,长桥海是蒙自最大的灌溉水库,蒙自坝区因为有了长桥海而受益。长桥海本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是蒙自城区市民垂钓的好地方,如今这颗高原明珠风景已不再,只剩下一点点水。
    去长桥海采访的路上,尘土风扬,一辆辆拉土的车辆从眼前而过。永宁村的负责人说,因为长桥海水位下降得厉害,最上面的底泥比较肥沃,村民将底泥拉到自己的田里做肥料。【详细】

    大兴庞各庄梨花村,村南有片荒地,已荒了很多年。今冬,建起了10座大棚。现下,棚里甜瓜正开着可人的小黄花,“4月上市,亩产4000斤。要没节水技术,哪能种得了这片沙子地?”大棚主人、当地村民李凤春抚着瓜秧说。
    如今的京郊,农田节水灌溉面积不断增加。截至去年底,本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了429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88%。同时,农业用水量持续减少,由2001年的17.4亿吨减少到了2011年的10.9亿吨。节水灌溉,已成了京郊农业的特色。
    记者来到李凤春的这片新大棚。“以前,这里就是荒废的沙地。”李凤春告诉记者,“沙子地种庄稼,一浇水就都渗下去了,肥力也不够,所以荒废了多年。”棚外的土地,黄沙松软。进了棚,却是另一番天地。8分地的温室里,健壮的瓜秧爬了一人多高,叶子嫩绿得喜人,开满了黄色的小花,“甜瓜,4月份上市,比别的瓜早一个月。”李凤春得意地说。【详细】

    宁夏回族自治区严重干旱缺水,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大沙多是其鲜明的气候特征。宁夏中部干旱带的群众为了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探索出了一套高效节水的农田管理模式,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中卫市便是一个典范。
    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项目这个先进节水灌溉技术设备,技术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便于集中管理,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生产,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由耗水量大的单一粮食作物向等节水高效型产业调整,葡萄、蔬菜、枸杞、硒砂瓜、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中卫市香山乡的压砂地种植硒砂瓜这一节水保墒旱作种植模式效果显著,正在逐步扩大规模,成为山区群众摆脱贫困、治穷致富的支柱产业。中山市水利局水保科科长常军告诉记者,2004年年底,全市压砂地面积达到了30万亩,种植硒砂瓜16.52万亩,产量15.68万吨,实现产值8620万元;【详细】

    “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的农谚,形象说明了浇水对小麦高产的重要作用。但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的陵县,如今小麦增产已不再单靠“水饱”。该县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积极推广节水工程、节水农艺、抗旱品种,形成了粮食省水、节能、增效的综合技术体系。“陵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90万亩,其中粮食高产示范区30万亩。去年年初在遭遇60年一遇大旱的情况下,全县粮食总产仍突破21亿斤,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目标,这里面集成节水功不可没。 ”该县县委书记马俊昀介绍说。
    “现在浇地,俺再不大水漫灌了,庄稼什么时候‘渴’了就浇水,一点水不浪费,庄稼长得还好。 ”3月10日,在陵城镇董庄村一片麦田里村民王德华高兴地说。王德华种了6亩小麦,他所在的董庄村位于该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区。【详细】

1.渠道防渗
  渠道输水是目前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我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
2.管道输水
  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管道输水与渠道输水相比,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地、增产等优点。
3.喷灌
  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主要优点如下:(1)节水效果显著;(2)作物增产幅度大;(3)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4)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5)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6)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
4.滴灌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
5.膜上灌、膜下灌
  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更好。【更多灌溉方式】

饲料兽药专题 | 温室专题 | 大田专题 | 蔬菜专题 | 水果专题 | 水产专题 | 畜牧专题 | 会展专题 | 药材专题 | 茶叶专题 | 农药肥料专题 | 园林花卉专题
电话:0571-86712573    传 真:0571-86713556    E-mail:service@agronet.com.cn
中国农业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1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