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网  |  中国水果网 中国农业网专题首页
导语
  杨梅是我国特产水果之一,素有“初疑一颗值千金”之美誉,在吴越一带,又有“杨梅赛荔枝”之说。杨梅果实色泽鲜艳,汁液多,甜酸适口,具有消食、除湿、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御寒、止泻、利尿、防治霍乱等医药功能等多种功能,有“果中玛瑙”之誉。
概况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胜河溯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果色红紫,果肉娇嫩多汁,果味酸甜适口,清香诱人,风味独特,酸甜适口,肉色深紫诱人,放一颗到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柔软细腻,风味独特 浙江杨梅的主要产地集中在余姚,慈溪,黄岩,上虞,仙居,温州等地。品种主要有:荸荠种杨梅、东魁杨梅和白沙杨梅等。
1、每日销量超过8万斤 外地杨梅宁波热卖
2、浙江:13万亩仙居杨梅开摘上市
3、浙江宁波象山今年杨梅产量同比增6成

各地觅梅影

东魁杨梅
  东魁杨梅,原产于浙江黄岩,果实之大世上罕见,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杨梅,素有"杨梅王"之称。其主要特点:果实不正圆形,单果重20~25克,果色紫红,肉柱较粗,可溶性固形物13.5%,其糖含量为10.5%,果汁含量为74%,而酸含量仅为1.35%,远远优于其他杨梅。

仙居杨梅
  仙居杨梅出产于人称仙人居住的地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浙江省仙居县。素有“世界杨梅在中国,中国杨梅出浙江,浙江杨梅数仙居的美誉”。仙居出产的荸荠种杨梅色美、味甜、核小,是盛夏消暑养生之佳品。仙居杨梅色美、味甜、个大、核小,而且成熟期早,一般在6月初就可成熟上市。

慈溪杨梅
  慈溪杨梅以名闻遐迩的"荸荠种"和"早大种"杨梅为主,果大、核小、色佳、肉质细嫩、汁多味浓、香甜可口,其品质优势极为明显,鲜食、加工均可。其中以荸荠种为最多、最好。品质最优。 每年六月,慈溪的杨梅树上结满了一个个的深红色、浅紫色或白色的杨梅,闪红烁紫。
 
余姚杨梅
  余姚杨梅,颗大、色艳、汁多、味重,自古名噪海内外,其种植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而且据境内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七千年前就有野杨梅存在。由此赢得“余姚杨梅冠天下”的美丽盛誉。在每年的6月中旬~7月初,余姚市举办一年一度的杨梅节。
浙江寻梅园

贵阳林海林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拥有省级苗圃两基地,分布在贵州森堡生态园龙里省级基地和遵义市林业局中心苗圃基地,并专业从事繁育的经济林及绿化苗为一体的生态建设产业贸易企业。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按正规育苗要求严格管理,面积200亩,其中采穗圃60亩,接穗采自优良母株,无检疫性病虫害。多年来长期为各单位提供各类名、特、优良种类果林,造林绿化苗木,其品种质量经公证处公证,向全国推广销售。
主打产品:
东魁杨梅

宁波金鹅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位于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占地面积5225亩。本观光园由宁波市金鹅湖农业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管理,以注重生态、崇尚自然为主要特色,是一个集休闲、观光、绿色餐饮和有机农产品基地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胜地。本农业观光园发展始终围绕绿色、环保、生态。农庄里水果品种丰富,有大枣、杨梅、樱桃、葡萄、枇杷、蜜桔等10余个品种。青瓜、丝瓜、茄子、土豆、包菜等各种时令蔬菜20余种。
主打产品:
杨梅

仙居县金果子杨梅专业合作社
  位于仙居县横溪镇坎头村,距离县城30公里,台金高速公路及35省道可以抵达基地;距离横溪镇区2公里,基地内有机耕路可达,车辆可以出入,交通方便。是坎头杨梅种植最早的发祥地。省、市、县电视台记者及领导专家多次光临本基地,对基地杨梅赞不绝口。在社长陈斌荣先生带领下促使合作社种植的杨梅果率高达90%以上,单株产量达300多斤。杨梅成熟季节,本基地成为各旅行社首选品牌,成为农业观光重点内容。
主打产品:
东魁杨梅、仙居杨梅
 
黄岩王岙果蔬专业合作社
  基地以生产东魁杨梅、槐梵白砂枇杷为主,兼有翠冠梨、李等水果。由于地处长潭水库岸边,空气爽静,气候湿润、暖和、阳光充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尤其是上海、温州的市场,供不应求。 所产杨梅色美、味甜、核小,风味浓,个大如乒乓球,平均单果重30克以上产品成分:富含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和多种维生素,经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测中心检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以上,可滴定酸含量为0.97%,维生素含量为15.23mg/100g
主打产品:
东魁杨梅
往期回顾

菲律宾香蕉“有害” 国产香蕉不“蕉急”
 
“樱谋诡计”到何时
 
我拿什么拯救你—建德柑橘
 
关于“山寨水果”的那些事
饲料兽药专题  |  温室专题  |  大田专题  |  蔬菜专题  |  水果专题  |  水产专题  |  畜牧专题  |  会展专题  |  药材专题  |  茶叶专题  |  农药肥料专题  |  园林花卉专题
电话:0571-86712573    传 真:0571-86713556    E-mail:service@agronet.com.cn
中国农业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1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