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网  |  中国农药肥料网 中国农业网专题首页
导语:
  随着害虫和农药之间的抗争,导致喷洒在农作物上的农药毒性越来越高,农作物的农药残留也越来越高,人们时常担心,自己买的蔬菜还有多少药物残留。这促使生物农药的发展。因为生物农药虽然在许多方面都比化学农药有着明显的优势,市场空间广阔,但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生物农药的春天是否真的来临了呢?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完全相同的农药,这类农药也叫生物源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转基因生物农药和天敌生物农药等。
生物农药VS化学农药
生物农药:
一、可杀灭多种病虫害。
二、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确保人畜安全。
三、是病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化学农药:
一、抗药性害虫大量增加。
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增加。
三、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传统观念难改变
  多少年来,农民所使用的都是化学农药,他们对一些常用的农药品种都非常熟悉。一下子改用新型生物农药,他们实在有些不放心,生怕收不到防治效果,所以绝大部分农民仍然喜欢使用化学农药。
宣传工作没有跟上
  由于生物农药在广告宣传方面比较滞后,大量宣传又会增加销售成本,不少生产厂家为了降低销售成本而选择少宣传,因此农民对于生物农药的优点也就知之甚少,所以使用也就更少了。
推广示范力度小
  农技推广部门应首先在当地试验田中试验示范,对种田大户实施具体指导,让农民亲眼所见,他们自会慢慢接受。但是现在的生物农药推广示范力度小。
价格较高产量少
  生物农药由于工艺相对复杂,产量相对较小,再加上前期研制费用较高,因此售价普遍高于化学农药。据农民的种地成本,生物农药价格过高。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认识
  相关职能部门、农技推广部门、企业等要采取各种方式广泛宣传,通过宣传,提高农民对生物农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作用的认识,使农民逐步自觉地使用生物农药,拒绝高毒农药。
加大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
  可对生物农药产业实施登记优惠政策,简化登记程序、缩短登记周期,使其快速进入市场。对生物农药产品实行补贴政策,以加强生物农药生产企业在农药行业中的竞争力。
大力应用推广、建立示范试验区
  可以首先在有机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及城市园林等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中实施生物农药应用的补贴,再逐渐向生态农业产业区推广,从而促进我国生物农药应用提速。
加大企业研发,降低生产成本
  加强生物农药产品研发,通过适当的营销方案,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努力把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工作做好,尽量降低生产成本。
海南是生物农药的春天
  2010年初,“海南问题豇豆事件”严重影响了海南当地冬季瓜菜产销。一年多过去了,海南在全省重点推广了生物农药,并实施了全国最为严厉的农药管理,对批发和零售实行许可证制度,批发实行专营特许,要求全省批发企业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两家,要求批发企业有一定的实力、要有区域配送中心,要有统防统治队伍,在乡镇上只允许有一家零售企业,统一配送连锁经营,对生物防治、高效低毒农药的使用政府都给以补贴。在万宁市礼纪镇三星村边山豇豆基地千余亩豇豆生长良好。
  据当地农民介绍,今年豇豆的收购价格高达每市斤4.5元,即使是这样的价格目前也供不应求。据海南省植保植检站李能出鹏副站长介绍,基地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合作社投资50万元在豇豆生产基地统一安装150台太阳能灭虫灯,集中悬挂“黄、蓝”色板5万张,有效防控蓟马、蚜虫等害虫发生,补贴推广一批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如氨基寡糖素、甲维盐、乙基多杀霉素等。这样一来,用药成本每亩降低200元,有机磷农药使用量下降60%以上。这些举措保证了豇豆的安全生产。
国外生物农药市场增长迅速
  近年来,国外生物农药的研发应用发展迅速。针对化学农药日渐显出的种种弊端,一些国家已研制出一系列选择性强、效能高、无污染的生物农药。目前,在生物农药中,国际上最常用的真菌是白僵菌和绿僵菌,它能防治200种左右的害虫;最常用的细菌是苏云金杆菌,主要用于防治棉、菜、果等150多种鳞翅目及其他多种害虫,药效比化学农药高55%;而病毒杀虫剂则可有效防治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LNPV)等难症。国际上已有商品化的生物农药约30种,仅B.t.制剂一项,1997年销售额就达9.84亿美元。生物农药市场增长最快的将会是欧洲。2005年,该地区生物农药市场的市值仅为1.35亿美元,2010年将达2.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0%。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再加上生物农药的优势日益显现,在以后的发展中生物农药市场的需求将会显著提升。
饲料兽药专题 | 温室专题 | 大田专题 | 蔬菜专题 | 水果专题 | 水产专题 | 畜牧专题 | 会展专题 | 药材专题 | 茶叶专题 | 农药肥料专题 | 园林花卉专题
电话:0571-86712573    传 真:0571-86713556    E-mail:service@agronet.com.cn
中国农业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1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