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国际合作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颁布 |
农业国际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时期,农业国际合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必须立足现有发展基础,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改善农业国际贸易发展环境,推动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机结合,加强农业领域外交,为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十二五”时期,世界格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继续深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发展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农业对外投资、气候变化、能源、汇率等问题成为多双边关注热点和焦点,对中国农业发展影响深远。我国农业国际合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需因势利导,积极把握和应对。 从发展机遇看,“十二五”时期是农业国际合作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一是外部环境总体有利。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更加重视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关注农业国际合作,农业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是大势所趋。我国国内农产品市场空间巨大,发达国家与我开展农业合作、开拓中国市场意愿强烈,有利于我农业“引进来”,借鉴其先进经验,发挥“后发优势”。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许多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中国加大农业投资和南南合作力度,帮助其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粮食安全状况。二是国内环境不断改善。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央更加重视农业对外开放;各地区、各部门制定鼓励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国际合作的支持力度。农业领域外交成为我国外交的优势资源。三是合作基础更加稳固。我农业企业竞争实力增强,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农业贸易、投资等发展经验;农业装备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多双边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农业外事、外经、外贸人才队伍[详细] |
农业走出去是大国战略 |
日前,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百万公顷土地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每公顷50卢布(约合10元人民币)的价格吸引了众多目光,目前已经有多国投资者表示了兴趣,对中国投资者来讲同样是一个机会。 中俄两国在农业上互补性强,特别是在两国民间,中国人赴俄罗斯开发农业已有10年以上历史,并有许多成功先例。如何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空间,实现共赢,中俄两国学者给出了各自建议。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问题研究专家 安德烈·卡尔涅耶夫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 李志鹏: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新金融:关于在远东地区出租百万公顷土地之事,目前所知仅仅是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向联邦政府提交的,计划利用俄罗斯今年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峰会的机会,吸引外国投资的系列重要建议之一。此建议落实的可能性如何?为何有此建议?对于外国资金进入该领域,俄罗斯主流态度如何? 安德烈·卡尔涅耶夫:很难想象,俄罗斯政府会突然采取一下子出租百万公顷土地这么大的动作。俄罗斯的国内媒体目前还没有大范围讨论这个问题。该建议只是经济发展部一些专家的看法,而据我所知还没有任何正式决定。实际上,这种建议可能是因为要召开亚太经合组织峰会而提出的,在峰会前会有人提出各种建议推动俄罗斯参与亚太地图经济一体化。因此,目前可以认为,这些建议是非正式的,只反映了部分学者和专家的观点。 李国祥:俄罗斯未开发土地是世界第一的。尤其是远东地区有非常广阔的可开垦土地,这些土地多数没有得到开发。开发这些土地对俄罗斯是有利的。但是,目前俄罗斯融入国际社会参与世界产业分工还不如中国。 李志鹏:很多国家的土地是不允许卖给外国人的,俄罗斯则是租、卖都可以的,越南就是只能租不能买的。土地对外国人开放,任何国家都是非常谨慎小心的,即使出租也不是简单可以完成的。[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