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共分6个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等。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
对于一个拥有10几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已经下降到9%左右,但它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当前面临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需要使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
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持续攀升。
消费结构升级、价格机制问题等原因。
我国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增涨。
我国农业生产粗放,利用率低。
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以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1、调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等。
2、提品质,下大力气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3、促融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去库存,加快消化玉米等个别农产品积压库存。
5、降成本,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机械化提档升级等节本增效。
6、补短板,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改革体制创新机制,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活市场、要素、主体。
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前提下,加大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力度。
打造田园综合体: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发展思路。
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
制度是保障,保障有力方能运行通畅。
一、稳定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二、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三、推进绿色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推进创新驱动,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五、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六、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缓解部分农产品供需矛盾、减少农产品贸易逆差、减轻国家农业财政压力,中长期利好经济增长。
土地流转主题或受益地价重估,农垦改革释放红利。
现代种业发展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政策支持力度大。
畜禽养殖产品价格或因环保整治在2017年上半年走高。
农田水利等基建因节水、补短板、PPP等空间广阔。
绿色环保农业机械受益土地流转、化肥农药零增长。
化肥农药行业优势龙头企业受益零增长政策、环保压力去产能。
农业改革的重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点也在供给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指向最终必须落到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上,落到按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