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专题 | 中国农业网专题首页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但距离农业强国,还相差甚远。常言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要想增加我国的国民收入的新增长点,不发展农业是不行的。那么,如何让中国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有力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仅需要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而且需要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用好农业农村投资空间,为稳增长增添新的动力。从农业自身看,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也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农业强国,不能简单地依据粮食产量、出口量、农机总动力等量化指标。像日本、韩国以及以色列等,这些国家粮食产量不高,但却都是公认的农业强国。所以,要建成什么样的农业强国,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和农情出发。我们国家农业体量大,但基础仍然薄弱,质量效益还不高,整体竞争力还不强。

以“农业立国”的传统。

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

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

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

农产品的经常性出现过剩,使美国农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大。

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

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

重视农业科学研究。

联邦政府采购。

销售补贴。

私人销售期权合同农产品采购风险补贴。

生产者均等补贴。

销售期权合同。

中小农场和家庭劳动居主导地位。

土地租赁经营方式开始占优势地位。

专业化生产促进了农业商品率的提高。

农工商综合发展。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未来我国农产品需求还将呈现刚性增长态势。所以,在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统筹抓好重要农产品生产,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保障能力,确保只要市场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上。
  这些年来,通过优化农业布局、发展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结构,我国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有了很大提升,但总体上仍然是大而不强,存在多种等问题。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改造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加快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这些年,虽然我国农业连年增产增收,但资源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等问题凸显。根本出路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实现生产过程更加绿色,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型农业基本建成,农业生产不再大水大肥大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先进的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农业实力的标志。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贡献率稳步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先进制造与智能控制等领域最新科技加速向农业渗透,将对农业科技创新产生革命性影响。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人。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大量转移,务农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已经近在眼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主力军作用,依靠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使适度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形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契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

  现代化的农业,必然是内部结构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因此,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 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建议》强调,“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有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重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统筹 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农民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既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也要作出合理的制度 安排、形成有效的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总结:要想大力发展农业,必须在政策上予以极大的放宽和倾斜,对确实易农易林的荒芜土地,实行“圈地”运动,谁开垦、谁所有,谁投入、谁收益,谁经营、谁负责,3-5年不收取任何费用,还要优先供应改良土地的所用生产资料,凡是与发展农业有关的各种贷款都予以最高的优惠,真正让国家有限的财力和农民朋友的无限的劳力都全部用在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上。用国家的政策的感召力,吸引已经脱离了土地的农民从新回到他们热爱、眷恋,生他们养人民的热地上。以最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投身到振兴农业、兴省强国的浪潮中。
  第一,提高农业生产率。全球的粮食消费很大一部分新增需求将来自中国。对中国来说,就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率,以确保能够应对这种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第二,确保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不仅要求供应充足,而且还要保证所有消费者既买得到又买得起所需食品。
  第三,重视合作的力量。澳大利亚还会一直成为中国安全、可靠、绿色的粮食供应国,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发挥自己的补充作用。要知道,我们在南半球,因此我们可以为中国提供反季节的农业供应。
  第一,缩短技术到农民的距离。创新并不只包括研发,只有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农民真正地改变他们的农业生产行为。
  第二,建立统一的标准。推行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尤其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引导农民提高农产品质量、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特色收入的主要手段,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中国农产品想要走向世界,就要研究、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这样,才能顺利通过各国的“绿色壁垒”。
  必须明确粮食安全的范围,它不仅指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还包括粮食供给的安全、粮食获取的安全以及粮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为了促进农业发展,首先需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其次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以适当的价格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农产品。为了达到这样的状态,政府需要有具体的措施。此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还得考虑农、林、牧、副、渔多方面的发展,在这些方面也需要做出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规模小、竞争力弱、生产效率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为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