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家庭农场,来源于欧美,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国在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组织化程度。 |
|
|
|
|
如今在我国农村有出现年轻劳动力进城打工,农田闲置,土地撂荒的严重现象,面对这些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国家决策层适时提出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政策。 |
|
1、从生产的效益层面上看,有利于高科技的运用和标准化生产。家庭农场的出现,农户可以通过饲养畜禽获得收益。在农产品的价格正常的时候,农户可以通过农产品的售出来取得收益;在供大于求的时候,农户可以通过饲养畜禽获得收益。畜禽的粪便不再需要贴钱处理,种植业的有机肥料也可免费获得,实现种养结合。 |
|
2、从资本的运作层面上看,中央的最高决策文件对家庭农场这一经营模式给予了明确的肯定,家庭农场方面的投资和项目数量未来将会出现井喷式增长。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打破村庄经济的封闭性,让资本、劳动力、信息和技术真正动起来,进而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长远来看,一旦国内逐利资本杀入,未来一定会出现具备上市资格的农场连锁品牌。资本的介入,农业生产风险的控制机制将会逐步构建。运用农业保险、大宗农产品的套期保值等现代化金融手段,最大程度规避风险。 |
|
|
|
|
3、从农村发展的角度看,长期以来,因为农村自身经济的停滞不前,农村的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让农村日渐空心化。而随着“家庭农场”的良好发展,留在农村本地的青壮年将越来越多,“空心化”自然日渐化解。伴随着农村空心化的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难题也将解决。农村之所以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根源就在于父母外出打工,一旦父母留在农村发展“家庭农场”,儿童就可以与父母朝夕相处,留守儿童也会越来越少。最重要的是随着家庭农场的发展,农村城镇化也将越走越近。真正的城镇化,不是将农民赶进城市,成为所谓的“城里人”,而是将农村发展好了,变成真正的城镇。若是“家庭农场”发展良好,农村的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农村成为城镇只是个时间问题。 |
|
|
|
|
家庭农场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优势是: |
|
|
|
1、在我国家庭农场可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商品化进程。
2、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
3、克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
4、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
5、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 |
|
|
|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充分利用好农业政策。农业部将按照中央要求,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工作,指导地方稳步的培育家庭农 |
|
|
|
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 |
|
|
|
|
一是要找准特色定位,针对当地的农业资源,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种植业或者畜牧业,当地政府也应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帮助农民找准定位。
二是管理者要找“内行”。无论是家庭成员,还是请人帮工,都要让专业的人来做事,一个对农业一窍不通的城里人是不可能搞好农场的。
三是要熟悉市场运作,事先就要搭建好销售渠道,避免“菜贱伤农”。
四是要舍得投入基础设施,事先要有谋划,对于水利、电力、沟渠等设施要有规划,最好做一份计划书。
五是要充分利用好农业政策。最新的中央一号文件称,要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要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 |
|
|
|
|
|
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都是不易之事。要想让“家庭农场”顺利地经营下去,就需要当地政府对“家庭农场”多加扶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及销售渠道上的帮助,让他们能够在站稳脚跟后打开市场。如若这样,“家庭农场”就能成为农村的支柱,拉动农村本地经济的大力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