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网中国蔬菜网中国畜禽网中国水果网 2013年12月第2期     中国农业网专题首页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秋冬季节是人体进补的最佳时节;而从进补方式来说,
“药补不如食补”。滋补药材虽价值连城,但却不及食补既方便又实惠,无副作用。本期中国农业网针对白领人群,
推荐几款适合秋冬季节进补的食材,为大家远离职业病,拥有健康的身体做一份贡献。
 
       
  羊肉:
  羊肉最适合冬季食用,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冬季进补食物,《本草纲目》中提到:“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说到补肾益精,固本培元,吃羊肉是首选食方。
   
 
   
   萝卜炖羊肉     红焖羊肉     滋补羊肉汤     葱爆羊肉    
  板栗:
  秋冬季节,糖炒栗子是广受欢迎的零食,中医认为板栗性味甘温,入脾、胃、肾三经,有补肾、壮腰、强筋的作用,因此在秋冬季,适当吃一些板栗也可以起到一些食补作用。
 
 
 
  清炒韭菜花     韭菜炒蛋     韭菜盒子    韭菜丸子  
 
韭菜:
  韭菜既常见又便宜,却不能因此小瞧了它,韭菜营养丰富,又被称为营养草,它在民间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壮阳草”,有温肾、补气、壮阳的食补疗效,常常被用来治疗身体虚弱,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久坐造成的腰肌劳损也很有好处。
 
         
      牛肉:
  牛肉的营养成分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特别适合用于调养、进补,中医认为,牛肉能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筋健骨,并具有暖胃的功效,《本草纲目》指出,牛肉能“安中益气、养脾胃,补虚壮健、强筋骨”,是寒冬食补的佳品。
 
     
 
        红烧牛肉    土豆炖牛肉   西红柿炖牛肉   西湖牛肉羹  
 
 
  红枣:
  红枣是著名的养生食材之一,以益气补血的功效而深受欢迎,其实脾胃虚弱的人也最适宜经常吃红枣,中医认为红枣有补脾胃、益气血的功效,李时珍说“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因此调养脾胃可以常吃红枣。
 
 
 微波烤地瓜     地瓜饼      拔丝地瓜     芝士焗蕃薯
番薯:
  在我们的印象中,番薯这种常见的便宜粗粮,似乎永远无法和食疗搭上关系,而事实上,番薯价格虽贱,却是一种极佳的补脾胃、益气力的食物,《随息居饮食谱》中描述番薯“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
 
 
         
  鸭肉:
  肝火旺,体内有热,应尽量避免食用性热的肉类,鸭肉性凉,最适合体质虚弱,食欲不振,体内有热的人食用,能滋阴泻肝火,《本草纲目》记载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利脏腑,退疮肿,定惊痫。”
     
 
     
   山药老鸭汤     啤酒鸭      盐水鸭      姜爆鸭      
  香蕉:
  香蕉性寒,适合肝火旺、有内热的人食用,中医认为香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对养护肝脏有很好的作用,西医的研究同样表明香蕉是非常适合肝病患者食用的水果。
 
       
 
 
 
  蒜蓉菠菜    上汤菠菜     冬菇菠菜汤    凉拌菠菜
菠菜:
  菠菜营养丰富,是冬季养肝的最佳蔬菜之一,中医认为菠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作用,常吃菠菜还能够通便清热、理气补血、防病抗衰,能有效地缓解肝气不疏、肝火过盛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鹅肉:
  鹅肉性平、味甘;归脾、肺经,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止咳化痰,解铅毒等食疗作用,特别适合冬季进补,经常口渴、乏力、气短、食欲不振的人都可以食用,甚至可辅助急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疾病的治疗。
 
     
 
       土豆炖鹅     红烧鹅肉     鹅肉补阴汤    老鹅烩双笋  
 
 
  梨:
  中医认为梨子润肺,清心,止热咳,消痰水,具有养肺、润肺的功效,是养阴润燥、清热化痰的佳品,许多医用验方都会用到梨,非常适合在冬季进补时食用。
 
 
 凉拌木耳    枸杞山药炒木耳  莲子红枣银耳羹   银耳雪梨汤
木耳:
  黑白木耳都是养肺润肺的食物,黑木耳是人体的清道夫,常吃有养血清肺的作用;白木耳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脸色苍白、胸闷气短的症状,都是非常适合在冬季进补的补气食材。
 
 
     
    工作压力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给我们带来很多健康上的问题,抓住冬季进补的机会有条理地进行食补,能够改善甚至消除这些健康隐患,但是如果不改变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快红灯又会亮起,养生食补只治标,生活习惯才是本。  
  饲料兽药专题 | 温室专题 | 大田专题 | 蔬菜专题 | 水果专题 | 水产专题 | 畜牧专题 | 会展专题 | 药材专题 | 茶叶专题 | 农药肥料专题 | 园林花卉专题
电 话:0571-86712573  传 真:0571-86713556  E-mail:service@agronet.com.cn  设计:玉灵 策划:余沧海
中国农业网版权所有 浙ICP证:浙B2-201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