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专题 | 中国农业网专题首页
  随着社会发展,不少人抱怨过年越来越没年味,许多传统节日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没意思了。元旦作为一年的开始,却渐渐丧失它的地位,人们只能从“放假”中来感受元旦的存在。元旦,真的渐行渐远了吗?
  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是指“日子”,合起来就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后,元旦一词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被称作春节。
  据考察,“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现行公历“元旦”为1949年所定,随着2018年的到来,它只有“69岁”。【详细】
  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保留较完整的是农村地区。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记忆中,小时候的我们对于过元旦有一种独特的感情,因为元旦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送走过去的霉运和烦恼,一切又充满了新希望。农村的孩子们又可以约上三五个小伙伴,暂时脱离父母的管教,一起去放鞭炮啦!
  那时候省吃俭用的我们哪里能看到那么多肉,望着台桌上的大鱼大肉,目光就挪不开了,被馋虫驱使的我们时不时趁着大人们不注意偷偷拿一块,放进嘴里悄悄地咀嚼,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
  擦炮、窜天猴、双响炮,小时候的玩意儿可多了哩。点燃火引算好时间丢进水里,时而啪的一声,时而啵的一声,若是扔早了可就听不到声儿了。鞭炮一年也就玩一两次,每到这个元旦这个时候,小卖铺就把鞭炮一盒盒放到最醒目的地方。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鸡鸭鱼肉只能在重大的节日才有机会吃,而元旦这一天,大鱼大肉被摆上了平日里难得能见到荤腥的餐桌,等祖先们先用完餐,就轮到我们大快朵颐了!
  农村人对于祖先的追思和尊敬不亚于西方人对于耶稣基督的信仰。中国人一年中有多个祭拜祖先的节日,清明、冬至、春节,当然也少不了一年之初的元旦。元旦节,家家户户将祭品送到祖先安养之地,三叩九拜,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祖宗保佑平平安安,一帆风顺。

  现如今,除了较偏远的地区传统习俗保护得比较好,大多数城市和乡村都渐渐淡化了过元旦的气氛,元旦对于现代人来说,就是一个休息的假日。为何现在过节没有过节的气氛,是什么原因导致元旦一类的传统节日越走越远?

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

  如今城市发展迅速,在城市里生活的人普遍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恨不得有28个小时,做不完的工作,加不完的班,好不容易有个放假,哪里还有精力去折腾。比起好好过节,元旦的三天小假期还不如在家里睡懒觉,看看电影电视,休息休息来得实在。

农村年轻人口流失,传统习俗丢失

  不知道从何时起,农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最年壮的一批人都纷纷涌进城市打拼。即使是元旦也很少有人回家陪陪老人和孩子,文化习俗的传承中间出现了断层,而老人一年难得几次见到儿女,自然也没了心思去整那些繁琐的活动。想想小时候,虽然对偷吃祭品,四处捣乱的你严加呵责,但看到你兴奋的样子,他们的眉角又何尝不是带着笑呢?

“洋节”入侵带来的危机

  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越来越多的“洋节”随着全球化进入中国,吸引着年轻人的眼光。外国节日普遍比较好玩儿,没有太多繁文缛节,而现在的年轻人又是非常怕“麻烦”的一个群体,自然更倾向于过外国节,从而忽视了元旦,忽视了中国传统节日。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也能体会到我们小时候过元旦的喜悦,守护元旦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不只是元旦,许许多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中国本土“鬼节”的中元节、中国“情人节”的上巳节,都在渐行渐远,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让这一切成为泡影。
  保护传统节日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关注,将文化的根传承下去。为此,不同人群
都需要行动起来,携手保护我们的元旦,我们的传统节日。
1.政府:立法保护,赋予节日新元素。政府要发挥统筹全局的作用,对传统节日进行立法保护。【详细】
2.媒体:担当宣传教育的重任。媒体主动承担喉舌的责任,对传统节日进行宣传教育。【详细】
3.年轻人: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文化。年轻人作为传承传统节日的主力,应该做好承上启下的准备。【详细】